完成单位: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弋、吴建军、李磊、杨金刚、王铁军、李帅、郭星策、王海波、齐成业、王楠
一、研发背景
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技术手段的进步,直升机电力作业的作业范围越来越大、作业深度越来越深,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电网建设、运维当中,应运而生了一些新的作业方式。
直升机吊索法是目前直升机参与电力作业的常见的作业方式。吊索将物资、人员吊至指定位置后脱钩,直升机飞离,脱钩后由于缺少重量,直升机飞行速度又很快,吊索有卷入尾桨的危险,然而有异物卷入尾桨对直升机来说是致命的。
现场一般是将重物吊挂在吊索上。由于重物的随机性,存在很多危险。1)重物与吊索连接困难,施工现场重物一般没有专门的接口,与吊索连接困难。2)与吊索连接不牢固,容易坠落伤人,失去配重作用,带来新的危险。3)重物的风阻较大,不但不能起到配重效果,反而因受风阻作用将吊索扬起,造成危险。4)重量不容易把控,配重过重影响直升机起吊重量,配重过轻,仍然存在卷入尾桨危险。5)重物棱角分明对磨损或割伤吊索。6)重物尖锐碰伤现场工作人员或者碰伤导线。7)在进行直升机吊索法带电作业时重物不符合绝缘性能要求,造成放电。
二、发明团队介绍
为加强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提高公司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坚持科技强企、创新驱动,以激发广大职工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活力为重点,创建“带电作业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重点引导职工结合各自岗位工作,开展带电作业工器具的创新研制,培养职工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共同发展。
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特种作业中心“带电作业创新工作室”核心人员如下表所示,同时在现有团队人员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公司内部相关专业人员和国网系统内外相关专家资源,与飞行、机务、运控、航检、保障等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吸收各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参与创新,共同提升团队创新实力。
表1 “带电作业创新工作室”团队核心人员
三、成果(专利)简介
直升机吊索法作业专用配重球主体由配重球主半球、配重球压板、配重球副半球三部分组成。辅助部件有防滑抱箍、绝缘橡胶垫、内六角螺栓等。其中配重球采用球体作为吊索法作业的配重装置,流线型好,风阻系数低,且球体为无极结构,不会在使用中向一方向有明显的偏转。配重球主体设置圆柱形凸台,配重球副体设置圆柱凹槽,配重球主体重量重,配重球副体重量轻,可以有效减轻螺栓的负载。此外,增加了配重球主、副球之间的接触面积,装配效果更佳。本装置压板与主半球的连接最终被副半球包覆起来,有效保护连接。副半球与主半球的连接以螺纹连接为主,螺栓连接加固。提供了可靠的连接方式。防滑抱箍可以有效防止配重球的上下滑动,防滑抱箍的螺栓设有防脱节,可以防止螺母松动后脱落。当绳索直径有变化时可以选用不同厚度的绝缘橡胶垫,使配合始终紧密可靠。
本项成果申请多项成果,含发明专利2项,均已进入实审;实用新型专利2项,均已授权。详细信息见表2。
表2 成果专利申请情况
四、成果(专利)转化情况介绍
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直升机带电检修作业团队,经过研发、设计,最终定型直升机吊索法作业用配重球,项目组组织开展地面试验,飞行训练,验证了该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该项目成果广泛应用在直升机吊索法直升机检修作业。2019年,应用该项目成果,完成500kV峨繁线直升机吊索法带电作业,完成国内首次独立自主的直升机输电线路带电消缺作业。2021年,在±1100kV吉泉线完成世界上首次直升机吊索法±1100kV输电线路直升机带电作业,刷新了直升机吊索法带电检修作业电压等级。在涉奥线路、绿电主通道张北柔性直流电网±500kV中延直流负极,完成导线断股消缺作业,保障了北京冬奥场馆充足、绿色电能供应,完成首次直升机吊索法柔性直流线路带电检修作业,同时也是首次水上直升机悬吊法带电检修作业,进一步完善了直升机带电检修作业电压等级序列,标志着直升机带电作业技术和实践再次取得突破,大大提升了冬奥保电应急处置和常态化响应的能力,为北京冬奥会持续可靠供电提供保障。项目成果应用于昭沂线全线运维检修、“五大直流”全线运维检修,助力不停电检修规模化应用。应用该项目成果合同额超过千万元。
应用该项目成果多次直升机带电检修作业,创造多项世界纪录。项目成果多次受央视报道及总部领导批示。
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介绍
项目成果应用广泛,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元,避免停电造成经济损失超亿元。该项目成果提高直升机吊索法检修作业安全性,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绿电输送效率,具有重要社会效益。应用该项目成果多次直升机带电检修作业,创造多项世界纪录。项目成果多次受央视报道及总部领导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