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研究会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2023年2月28日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22年的主要工作

2022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在中国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民政部等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实践“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作为主题主线,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主动对标对表重大部署要求,与时俱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秉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研究、咨询、交流、服务”的宗旨,改革创新学术活动、智库服务,提质升级会员管理和服务,团结能源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在助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坚持以党建引领研究会发展

1.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第八届理事会党委认真履行党委委员职责,认真落实 “三重一大”前置审议要求,定期召开党委会议,对研究会重要事项决策、重大人事变动、重要业务活动、大额经费开支等重大事项进行前置审议,确保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修订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党委工作规则》,制定《中国能源研究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理事会党委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推进研究会理事会党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贯,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组织开展理论学习,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将会议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中国能源研究会高度重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关工作,组织秘书处、各分支机构工作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并按照中国科协机关党委要求,由研究会理事、40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提交二十大报告学习感悟,畅谈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认识体会。

中国科协面向全国学会开展“党的二十大代表进学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学习活动,其中一场活动在中国能源研究会举办,活动邀请了两位二十大代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有关领导出席此次活动。中国光学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学会领导参加活动并交流学习体会。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研究会扎扎实实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对秘书处及分支机构作出动员和部署,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传统,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治素养、精神境界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022年12月,研究会为秘书处及分支机构准备了学习书单,既包括《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也有《中国通史》《马克思靠谱》等通俗读物,学习内容涵盖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党史教育、民法典、马克思主义教育等。因疫情影响,学习教育以集中购买学习材料、线下分散自学的形式开展。学习成员均完成学习心得,发表学习感受。同时,研究会一直加强党建学习教育阵地建设,在会刊、官网、微信公众号均开设“党建”专栏,推动党建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能源研究会携手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走进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线上展示直播厅,举办以“党建引领 科技引航 实践引力”为主题的“党建+科技工作者”线上论坛。本次主题论坛活动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对党建引领科技工作“开新花”“结硕果”的强大共识,使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更加坚定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能源革命,团结一心建设能源科技强国。

9月14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党委、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党支部、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党委携手国网数科控股公司(国网雄安金科公司)共同举办了“献礼党的二十大,推进服务数字化转型,深度参与‘智慧科协2.0建设”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精神,全面落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关于推进“智慧科协2.0”建设工作部署,切实提高了年轻干部的数字化思维、数字化素养和数据治理能力。

4.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人才成长。研究会党委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精神,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评选等活动;关心和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开展了“青年女科学家奖和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提名工作。2022年,通过遴选推荐并入选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工程”4人,设立了中国能源研究会青年人才托举支持计划,第一批通过遴选支持4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科研项目。

二、坚持学术立会,实现创新赋能

中国能源研究会坚持“学术立会”,紧密团结广大会员,积极拓展智库建设、课题研究、科技奖励、咨询服务、团体标准等业务的平台建设。

1.构建科技前瞻研判体系。积极向中国科协推荐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2022年向中国科协上报重大科学问题、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18项。中国能源研究会推荐的“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实现火电行业的低碳发展?”成功入选中国科协2022年度十大产业技术问题,并获评“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2022年度优秀推荐单位”。 中国能源研究会申报的“氢能与储能产业”“能源市场与碳市场”“智慧能源与清洁能源”3个专家咨询团队均为中国科协2022年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建设试点单位。专家咨询团队将致力于高质量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中国能源研究会推荐的“科创中国”重点原材料行业双碳创新基地、“科创中国”新能源创新基地,分别获得“科创中国”产学研协作类创新基地和“科创中国”创新创业孵化类创新基地。推荐的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全场景电力规划运行决策平台”入选2022年“科创中国”系列榜单之“先导技术榜-产业基础领域”。

聚焦“双碳”目标,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依托“科创中国”平台,搭建了“科创中国”生物质能能源产业科技服务团。受中国科协委托,中国能源研究会作为牵头学会承办了“第4期全国学会理事长沙龙”,中国科协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和8家学会的理事长出席,沙龙围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的主题深入研讨,提出提高能源供给体系的韧性,掌握能源安全的主动权;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构建能源技术创新新体系;建立能源强国目标与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议,形成专项报告,上报有关部门。

承担了“中国科协十大代表2022年调研课题”— 支撑我国核工业强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体制机制研究,围绕“国之大者”,以服务党和国家决策为目标,聚焦中心大局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支撑我国核工业强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体制机制研究》和《国外涉核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机制的实践分析》两份调研专报并报送中国科协。

组织研编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研究》报告。在“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要求下,以新能源发展为主线,深刻剖析电力转型发展路径,研判关键时间节点重大边界条件,系统描绘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基本形态,结合国家总体发展目标和路径,分解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梯次和重点任务。以系统思维从源网荷储全环节分析研判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变革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和攻关路径。匡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投资成本,分析国民经济拉动效益。深刻剖析制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研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改革建议。

2.加强课题研究。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加强项目课题研究,2022年,中国能源研究会承担课题51项,包括:国家部委委托的《中国能源领域基础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评估》《科技创新型产业园区产业培育及园区运营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科创中国”智慧能源产业科技服务团、双碳系列丛书-《氢能与储能导论》、《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实现火电行业的低碳发展》重大问题、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能源行业《综合能源服务能效诊断服务规范》标准编制等课题15项,地方政府委托的《碳达峰碳中和对和田地区产业影响与支撑课题研究》等课题4项;企业委托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增量配电项目论证》《三门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量配电网规划项目》《湖南华电平江一期2×1000MW煤电项目安全风险及隐患排查咨询服务》《人员安全履职及企业安全风险预警技术研究》等课题32项。各项研究课题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科技创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开展咨询研究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科技工作者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重大建议,并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好评。

3.努力打造科技奖励品牌。2022年,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评选累计收到能源学术、管理、技术创新奖的申报项目504项,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奖的申报候选人203人。经过形式审查和技术审查,有477项学术、管理、技术创新项目进入专业组评审,有201位能源青年科技工作者进入专家组评审。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过专业评审、评审委员会审定等程序,最终评选出能源学术创新奖、管理创新奖和技术创新奖143项 ,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49项,三等奖73项。评选出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 60名。

4.积极开展咨询服务、科技评价。充分发挥丰富的专家资源优势,组建评估专家组,积极开展第三方科技评估鉴定工作。2022年,共完成“综合能源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及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综合智慧生态系统数字驱动多层联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6项科技成果评价鉴定。

5.深入开展团体标准建设工作。团体标准作为我国新型标准体系的新成员,是市场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标准化改革和科技社团参与科技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会践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遵循《关于加快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团体标准化工作。2022年,研究会在全国标准化信息工作平台上发布4项标准:《工业用改性甲醇燃料》《民用改性甲醇燃料》《点燃式发动机用改性甲醇燃料》《压燃式发动机用改性甲醇燃料》;接受新申报团体标准制定项目32项,成功立项《电力装备金属失效分析第1部分:总则》《核电厂常用材料在役去污损伤评价技术规范》《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评价导则》《能源大数据处理技术第1部分:数据接入》等30项。

6.发挥优势,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022年继续承办国家科技部委托的“中国意大利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培训班”,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合作伙伴精心设计通力协作,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来自中国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的120余位学员参加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

圆满完成了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科技创新型园区产业培育及园区运营培训班的组织和培训任务,来自地方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的50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并通过人社部和中国科协的验收。完成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委托的线上培训7场,分别为:市场主体培训3次,人数2000人;优质服务培训班2次,人数300人;电力交易机构联盟培训1次,人数200人;管理委员会培训1次,人数100人。完成国投集团委托的电力市场培训1次,人数50人。

三、坚持开放兴会,构建智汇平台

1.搭建多元学术交流平台。多年来,研究会突出特色和优势,积极举办多种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尤其是2017年起,研究会以把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打造成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活动为目标,聚焦能源高质量发展需求,着眼于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2020年会以“低碳转型、智能发展、多元融合”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方式,线下参会代表近500人,线上参会人数累计达到4万人次。2021年会延期至2022年4月举办,以“双碳目标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产业发展”为主题,线上参会人数累计达到近4万人次。以“能源革命与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的2022年会于2023年2月28日举办。

聚焦“双碳”战略,积极构建智汇平台,极力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和论坛品牌。2022年主办了建设能源强国研讨会、第四届未来能源大会、2022(首届)农村能源发展大会暨清洁能源展、2022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圳国际核能产业创新博览会、中国电力圆桌会议、2022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与品牌建设年会、2022中国能源高端论坛-储能安全与风险防控等。联合主办了2022思极生态大会、首届能源产业创新博览会、2022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第四分论坛“绿氢生产为能源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主题论坛—“科技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论坛”、中国电力低碳转型高峰论坛。成功承办了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高峰论坛、中国科协全国学会智库高端沙龙、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能源与碳达峰碳中和论坛。

2.开办“能源大讲堂”。为方便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更好了解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和能源科技发展态势,研究会开办了“能源大讲堂”,2022年共举办19期,涉及新型电力系统、煤炭、油气、海上风电、核电、光热发电、储能、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供应链、数字孪生、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每期邀请业内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探讨能源行业发展路径,分享成功经验、推介能源新技术新产品,为“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3.搭建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中国科协组织实施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学会搭建了一个创新平台,有助于研究会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有效地输出智力资源和辐射力优势,进一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研究会与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签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强在推动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与智库建设、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品牌、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等方面的合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研究会及地方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与长兴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长兴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专家服务站”,推进落实《“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新能源产业经济融合发展,通过专家服务站积极探索长兴县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助力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和转型升级,推进长兴县新能源产业经济融合发展。

与苍南县人民政府就承办“科创中国”2022峰会主论坛相关活动和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以服务地区经济科技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国家级学会科技创新资源向苍南新能源产业集聚,携手开展“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助推“科创中国”品牌及成效提升和温州苍南新能源产业发展。

4.期刊建设和专业报告发布。2022年,编辑、出版、公开发行《中外能源》杂志12期。杂志主要立足能源领域,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重点围绕能源战略规划和建设、新技术开发和应用、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等热点问题进行报道。

内参《能源研究参考》主要寄送部委和省、直辖市主管能源工作的领导和部门,能源央企和地方主要能源企业。“独家观点”和“热点聚焦”栏目每期特约能源领域内知名专家撰写专题文章或者评论文章,聚焦行业难点热点问题,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数据分析”栏目对上一月国内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新能源等主要能源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为能源企业、关心能源发展的社会人士提供资讯。

《能源研究通讯》包括党建强会、专家观点、专题报道、能源大讲堂、学会动态、会员风采、技术交流、科普园地、会员服务等栏目,既是了解外部信息的一个窗口,又是传播知识、形成共识、资源共享、推动工作的媒介,是学习、总结和交流能源管理和技术的平台。会刊为研究会内部资料,不公开发行。

发布了《中国能源年鉴2021》,全书共7篇34章、198万字,是能源领域系统性资料性工具书。重点编发《中国能源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册》《中国能源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事记》。四十周年纪念册以时间为序,收录照片300余张,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了中国能源研究会40年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伴随改革进程发生的重要事件。四十周年大事记约10万字,以每届理事会为单元,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创建和成立40年来的党建工作、学会发展、研究咨询、智库建设、学术交流、期刊编辑、科学普及、科技奖励、标准制定、会员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发布或者联合发布了《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中国碳中和产业合作发展报告2022》《中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研究报告2022》《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季度分析报告》、《能效2021》中文版报告、《海外园区低碳发展指南》等各类专业报告。

四、坚持以会员为中心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完善会员服务工作体系,细化会员服务内容,升级会员注册系统,简化个人会员入会流程,实现会员信息管理数字化。与行业协会、高校等建立合作,大力发展个人会员。聚焦会员需求,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会员的机制和手段,培育特色会员服务品牌,优化服务会员的内容及方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供课题研究、咨询、科技成果评价等服务,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切实服务于会员交流与合作。

2022年,研究会在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中组织开展了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评选工作;开办19期“能源大讲堂”,在线观看人数共计2000余人,为会员提供了开拓视野、持续学习的平台,活动反响很好。定期向会员提供内参《能源研究参考》《中外能源》《能源研究通讯》(会刊)、中国能源研究会年报等资料。建设在线学会,研究会官网改版增设“服务”板块,登陆官方网站后会员可浏览能源大讲堂直播回放、专家PPT等内容。引进了中国知网10项能源数据库服务,对个人会员免费。为加快提升会员服务能力,完善以会员为中心的学会治理体系,健全会员发展和服务机制,丰富沟通联络渠道,研究会分别与山东省电力协会、福建省电力协会合作共建会员中心,围绕发展会员、拓展会员服务、推动学术交流、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化合作。

2022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单位会员新增110家,单位会员总数607家,研究会直接发展个人会员新增39889人,总数45937人,获评中国科协“2022年度全国学会会员入库优秀单位”。中国能源研究会2022年主办“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知识网络竞赛”吸引了大量基层科技工作者参与大赛,注册会员接近21万人。

五、推动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

认真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对学会科普工作的要求。

1.坚持党的领导贯穿科普工作全过程。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科技工作者和公众的科普获得感。2022年全国科普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于9月16日联合主办“党建强会 走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活动。活动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学生从云端“走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围绕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进行能源创新技术的普及、交流和探讨.活动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设主会场,在有关高校及相关能源企业设立多家分会场。

在研究会授牌的能源科普教育基地,设立了党员科普宣传岗和党员科普讲解员,发挥基层党员在科普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使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既能科技创新又能科学普及,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更加坚定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能源革命建设能源科技强国。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科普阵地。为加强能源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吸引更多公众走进科普基地,研究会按照地域、产业、学科等领域布局能源科普教育基地。目前,研究会已授牌的42家能源科普教育基地涉及电力、电网、核能、石油、新能源、煤炭等行业,并建立了近千人的志愿者队伍。中国能源研究会推荐的中广核阳江核电基地、中广核磨豆山新能源基地成功入选中国科协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支持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产品及服务规范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通过官网、公众号等大力发展线上科普。

3.创新科普传播范式,开展品牌科普活动。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8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终审决赛暨2022年学生科技创新文化展在西安举行。中国能源研究会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暨“双碳”创新大赛合作协议,开启“腾飞杯”双碳赛道。研究会与西安交通大学自2021年起深度合作,开展系列活动,致力于加强“双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腾飞杯”大赛活动,活动已成为加速创新人才培育、创业项目孵化、创新成果转化,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此次合作一方面有助形成实现“双碳”目标“人人有责”和“全民在行动”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中国能源研究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

4.突出价值引领,深入推进科普供给侧改革。推介宣传能源知识科普读本;组织院士专家编写中国科协“碳达峰碳中和“系列丛书中的《清洁能源与智慧能源导论》和《氢能与储能导论》,展示相关领域关于“双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进展,凝结院士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具有较高的战略性、前瞻性、权威性、系统性、学术性和科普性。

六、坚持依章治会,提升自身能力和治理水平

1.完善学会内部治理。坚持民主办会,2022年共召开1次理事会、4次常务理事会。因工作调整或人事变动等原因,在2022年有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先后辞去所任职务,按照《章程》中有关规定,中国能源研究会召开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增选了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黄永章、徐树彪同志当选为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努力提升自身建设和治理水平,完善学会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完善秘书处各项职能,按照民政部对分支机构管理的要求,对秘书处所属直属部门进行改组,并对各部门的运行管理做了进一步规范。2022年6月,研究会召开分支机构工作会议,督促各分支机构认真学习《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性社会团体、国际性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和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印发的《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严格遵守并执行关于各项管理规定。

同时,为增强副理事长单位参与研究会工作的积极性,充实中国能源研究会的学术研究力量,提升研究会秘书处的组织协调和动员能力,服务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由副理事长单位推荐,经第八届常务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研究会增聘了王加胜、陆如泉、王光付、苏彦春、邱忠涛、胡志广、李劲松、李霄飞、范宇峰、宋畅、季宗涛等11位同志为副秘书长。

2.有序推进专委会换届和新专委会成立工作。 2022年,研究会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先后完成了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和核能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研究会顺应国家能源发展形势和需要,夯实助力“双碳”目标的组织架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研究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经第八届常务理事会第六次和第八次会议审议分别审议通过,决定新设立17个分支机构。其中,电力传感和智能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能源数字技术与产业、能源大数据、抽水蓄能、智慧能源与产业零碳化发展、氢能、碳中和8个专业委员会和能源金融分会已先后正式成立。能源供给与绿色消费、新能源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技术、多能互补及流域优化运行技术、源网荷储协调运行与控制技术、电碳耦合技术、数字电网技术、低碳智慧供热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与应用技术8个专业委员会正在按照程序组建中。

3.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监事会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章程》和《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会工作办法(试行)》对研究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有效监督。为落实监事会的建议,研究会秘书处负责起草了《中国能源研究会财务决策议事规则》《中国能源研究会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办法》2项办法,修改了《中国能源研究会标准管理办法》《中国能源研究会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中国能源研究会咨询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国能源研究会分支机构课题管理办法》4项办法,并由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4.严格按制度办事、抓好制度落实。认真执行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办公会、秘书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和各项会议制度,对会议决议实行跟踪督办制度。严格履行秘书长、秘书处的日常运行管理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各分支机构的依法依规依章规范运行主体责任。

2022年,中国能源研究会获得了中国科协的表彰和奖励,获得了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地方政府、能源企业的感谢。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言献策,着力提升研究会的服务能力,打造品牌活动,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学会工作的领导。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高质量党建推动研究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按期召开党委会,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聚焦主责把准方向,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上,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在工作上进一步增强求实开拓的创造性。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学习,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打造廉洁单位。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埋头苦干,充分发挥研究会职能,抓好党建+等特色活动,将党建与研究会实践工作相结合不断团结凝聚能源领域科技工作者,打造“党建+”工作新模式,深化党建与研究会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研究会党委政治引领、思想建设、组织保障作用,进一步理顺研究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推动党建引领研究会事业健康发展,努力开创“党建强、发展强”的新局面。

二、建言献策,切实发挥智库作用。打造有研究会特色的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加强能源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研究,更好的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广大能源企业科学决策。在积极努力开拓并争取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研究咨询项目的同时,认真做好目前已承担的课题研究和咨询项目。

开展重大问题难题预研。发挥专家决策咨询团引领作用,联合国内科技组织,在清洁能源、综合能源、智慧能源、氢能、储能、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等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为国家创新布局、项目立项、揭榜挂帅、集智攻关提供决策参考。开展新能源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路线图研究,双碳目标下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引领科技界、产业界联合攻关,推动破解“卡脖子”问题。建立面向行业的问题难题遴选发布机制,动员高层次专家深度参与。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大力营造大胆创新、勇于创造、自由平等、争辩质疑的良好学术氛围。发挥研究会学术团体优势,积极申报课题。充分发挥研究会各分支机构作用和学术团体优势,在已承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把握科技创新前沿方向,激活各分支机构承接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申报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各级企业的重大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研究会专家团队资源优势,深刻把握国家重大能源战略导向,开展专项政策、体制机制研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高质量决策咨询专报,努力提升研究会在国家部委和行业中的影响力。

织密创新协作网络。强化产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在已建成的“科创中国”专家服务站基础上,发挥分支机构主动能动性,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要素,在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深圳市、江西南昌市等推动设立相关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落地载体,织密产业创新协作网络。做实“科创中国”产业科技服务团。将“科创中国”产业科技服务团从创品牌向求实效、从搭平台向植内涵、从扩面向提质、从提供场景向营造生态转变,有力支撑高水平创新创造、高质量创业就业。向“科创中国”系列榜单推荐优质技术,举办“科创中国”产学融合会议、技术路演和对接落地服务等系列活动,引导创新主体开展跨国、跨域和跨界合作。加强“科创中国”综合能源、智慧能源等产业科技服务团与试点城市合作,动态开展需求诊断,迭代重点支持产业,按需匹配服务团,导入人才技术资源,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

拓展国内外创新要素对接通道。联合有条件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将海智计划引进人才,与向国际组织推荐人才相结合;将面向国内的国际技术路演,与面向国际的双创海外活动周相结合;将吸引境外机构参与“科创中国”产业科技服务团,与支持我国优秀科技企业进入国际科技组织相结合;将开展标准行业服务,与组织国内优秀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相结合,吸引创新要素国际国内双向流动。

搭建服务平台,发挥独立第三方作用。持续完善扩大专家库,建立健全能源各领域的高素质评审评价专家库;提升研究会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学会在科技评价中的独立第三方作用,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及单位会员;客观判别能源领域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水平提升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能源科技成果参与国家、地方和有关科技社团的各类科技奖励和科技评价提供支撑。

三、进一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决策,促进科技创新合作共赢,发挥研究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合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会员企业等,汇聚全国智慧,策源创新思想,打造“产学研用”高质量学术论坛。2023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将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储能国际峰会、未来能源大会、农村能源发展大会、碳中和国际论坛(2023)、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与品牌建设年会、西部储能论坛、电力安全与应急高峰论坛暨展览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

四、持续推动科学普及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有关要求,全面落实《中国科协关于新时代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意见》,推动新时代学会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学会科普服务体系,促进学会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科普工作制度和体系建设。将科普工作纳入学会整体工作考核。完善能源科普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品牌、平台、机制、队伍、改革、阵地‘六位一体’”的高质量能源科普服务体系。开展示范性科普活动。在入驻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平台并开设科普号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能源领域各种资源,积极开展本领域科普品牌活动。依托中国科协对科普工作的安排,积极做好全国科技工作者活动周及全国科普日的活动安排。做到提前谋划,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注重效果。创新科普工作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开展能源领域科普宣传手册的征集、印制、发放、宣传工作。持续开展“能源大讲堂”科普讲座。运用新技术,探索新形态,创作优秀科普作品同时加大推广优秀科普作品的普及工作。

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联动“科创中国”“智汇中国”平台,以学术交流、智库咨询等方式,赋能地方能源科普工作。加强建设和完善已授牌的科普教育基地,并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作用。提升能源科普工作效能。开展公众能源科普、健全科普宣传队伍,提升科普工作质量。

五、高质量组织团体标准编制。坚持需求导向,认真总结经验,紧贴行业需求,科学谋划标准建设的目标任务,认真开展编制工作,努力打造高质量团标品牌,切实服务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标准行动。深度参与《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增强和发挥研究会团体标准在能源领域的影响力,重点在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氢能、综合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产业链碳减排和能源装备碳足迹等,开展标准体系研究与相关团体标准制定。报送一批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相关标准体系建议,推动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

六、做好会员服务与发展。以会员需求为导向,增强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扩大会员队伍建设,健全与完善会员管理制度,继续为全体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强化学会服务职能,扩大研究会在行业的影响。继续宣传和树立研究会形象,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定期向会员单位寄发通讯、杂志,确保会员单位都能及时了解学会动态,努力扩大科技工作者和能源企业会员队伍。借助学术交流活动、咨询评估工作、学术研讨会议和能源创新奖评奖的契机,进一步增进会员企业间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会员企业交流及社会各界联系,促进资源共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走访会员单位,清晰了解会员单位的位置、经营范围、上下游产品配套,以便提供服务。同时与各部门联合为会员拓宽服务资源,提供研究咨询、项目合作等渠道。适时组织有条件的会员单位“走出去”,进行参观、学习、考察活动。

加强会员单位沟通、积极发展会员。继续加强与会员单位联系沟通,努力扩大研究会规模和覆盖面,积极发展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不定期书面与电话沟通,根据各会员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提供其需要的服务及相关支持,拉近并维护会员单位与研究会的密切关系。

七、加强能源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影响力。积极融入国际能源创新网络,努力拓宽对外能源科技交流合作渠道,扩大能源“朋友圈”,支持能源科技工作者参与有关国际能源组织事务,推介科学家担任国际组织领导职务,积极推进在我国境内设立能源国际组织和召开世界范围或国际性的能源会议、论坛和展览活动,为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提供国际舞台。

八、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制度建设,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民政部关于学会建设和管理的有关制度,严格执行研究会有关规定,强化对分支机构的管理,稳妥有序推动分支机构优化调整和能力建设。优化完善秘书处组织结构,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根据工作需要,计划在2023年第一季度召开理事会,对两位副理事长人选进行变更;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两次或以上常务理事会,对研究会重大事项和大型活动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共识,作出决策,同时针对研究会的自身建设、问题、形势、任务设进行讨论。

推进学会信息化建设。建立知识共享与办公协作平台,通过信息发布、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在线联系等手段,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文档及资源的共享、工作流程的审批以及学会文化的营造,基本实现公文、签报和审批等电子化,逐步形成一个资源丰富、内容分类、主题相关、协作互通的知识库,全面提升和优化信息化的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继续做好官方网站维护更新,加大微信公众号的工作力度,内容及时更新,充分反应研究会的工作情况和行业动态,做到及时、生动、内容新颖。


 

 

中国能源研究会2022年财务工作及2023年财务收支预算的报告

2022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在中国科协、民政部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研究会党委、理事会和监事会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以及广大个人会员和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虽有疫情等因素影响,研究会的研究咨询交流服务工作不断扩大提升,各项业务活动收入有了较大增长。同时,研究会通过规范管理,增收节支,为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2022年财务管理工作

2022年,研究会对财务规范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在严格执行有关业务活动、会费收取、财务收支等项制度规定同时,对有关咨询项目管理办法、重大活动管理等制度也进行了修订,以进一步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2022年,研究会财务工作按中国科协和有关财务管理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所有报表按时、准确、齐全上报,按有关规定交接、审计且账目单据报表齐全、保管妥善,顺利完成中国科协等部门的统计工作并通过了民政部年审。各项业务活动开支均有预算、安排,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管理,确保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二、2022年财务收支状况

2022年随研究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承接的研究咨询交流服务等项目增加,收入比2021年有较大增长,情况如下:

(一)2022年1月至12月,研究会收入总计2721.22万元,比2021年增长45%,其中:会费收入583.58万元(比2021年增长6%);提供服务(包括课题研究与咨询、举办活动、培训,科技成果评价鉴定等)收入2075.29万元(比2021年增长64%);政府补助(中国科协在编人员费补助)收入29.36万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32.99万元。

(二)2022年1月至12月,研究会支出总计2436.30万元,其中:业务活动支出2144.07万元;管理费用支出279.87万元;其他(所得税等)支出12.36万元;

(三)截至2022年底,研究会资产总额3986.48万元,其中包括:货币资金3398.57万元;应收款538.14万元;《中外能源》杂志社长期股权(100%)投资3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9.77万元。

(四)截至2022年底,研究会负债总额2136.41万元,其中:流动负债2136.41万元(含项目合同预收账款2034.91万元;其他应付款5.62万元;应交税金95.88万元);长期负债0元;受托代理负债0元。

(五)截至2022年底,研究会净资产总额为1850.07万元,其中:限定性净资产0元;非限定性净资产1850.07万元。

三、2023年的财务收支预算

(一)、预计收入约2800万元,包括:

1、 承接研究课题与咨询项目及各项活动等:约2200万元(将根据实际争取情况最终确定)

2、 会费:约550万元

3、 中国科协在编人员费补助:约27万元

4、 利息等:约25万元

(二)、支出约 2650万元,包括:

1、 研究咨询及项目:约 1500 万元(含2022年及以前承接需继续支出的项目)

2、 重大学术活动:80万元,包括:

  • 2022年会:35万元(因疫情影响推迟至23年2月)

  • 2023年会:45万元

3、 举办高端学术研讨会、专题论坛等:20万元

4、 能源大讲堂(拟举办18期):12万元

5、 2023年度“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奖项评审:45万元

6、 期刊编辑出版发行与资料编撰印制:65万元

  • 《能源研究参考》:20万元

  • 《能源研究通讯》:18万元

  • 《2022中国能源研究会年报》:9万元

  • 《研究会研究课题资料汇编》:9万元

  • 《能源数据简明手册2023》:9万元

7、 党建活动:5万元

8、 科普活动:20万元

9、 团体标准制订与发布:6万元

10、 热点、难点问题及有关部门部署的专项调研等:10万元

11、 有关部门人才、项目举荐专家评审:10万元

12、 执行中国科协(2021-2023年)青年托举计划支持经费(2023年度):30万元

13、 执行中国能源研究会(2022-2024年)青年托举计划支持经费(2023年度):4万元

14、 网站、微信号等信息系统运行维护:25万元

15、 原有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45万元

16、 新办公(信息)系统设计搭建等:约48万元

17、 内部治理与能力建设:35万元

18、 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筹备与参评:30万元

19、 召开理事(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分支机构工作会等:15万元

20、 2023年度常年法律顾问(律师)费:5万元

21、 2023年度财务顾问及代理费:10万元

22、 2022年度审计费:约10万元

23、 秘书处办公用房租金及物业管理费:约180万

24、 专职工作人员经费(含五险一金等):约195万元

25、 日常工作差旅费:15万元

26、 其他日常办公等管理费用(包括上缴残疾人保障金、工会会费、职工补充意外伤害保险等;退休干部医药费;购置办公设备、耗材、市内交通、电话及网络使用、办公邮箱空间租用、邮递邮寄、防疫等):约80万元

27、 分支机构举办活动及日常办公费等:约150万元

 

2023年,研究会将进一步夯实财务管理基础,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效率与水平,完善财务管理与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与服务工作。

继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财务收支规范化水平,提升精益化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完善内控制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强专职工作人员及队伍建设,提升自主经营能力,为研究会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财务保障。

2022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在中国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民政部等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实践“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作为主题主线,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主动对标对表重大部署要求,与时俱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秉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研究、咨询、交流、服务”的宗旨,改革创新学术活动、智库服务,提质升级会员管理和服务,团结能源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在助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