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成功举办
日期:2023-03-01 18:00:00      浏览数: 1399      来源: 中国能源研究会       作者: 【字体:


2023年2月28日,中国能源研究会2022年会在京开幕。本届年会以“能源革命与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国内能源领域院士、相关部门领导、中国能源研究会会员、科研机构专家、能源企业代表及能源科技工作者等230余人现场出席会议,线上参会人数近5万人次。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协办。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为年会致开幕词,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刘亚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叶奇蓁,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禹民、监事长韩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周心怀,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国平,中国南方电网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陈允鹏,中国华能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樊启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王树民,中国广核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庞松涛,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郭智、陈进行、钟俊、陈建华、丁民丞,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吴吟,中国能源研究会研究员陆启洲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年会。大会开幕式由王禹民主持。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擘画新蓝图。在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动能转换的时代机遇下,构建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成为能源产业实现战略性、整体性转型的当务之急。
围绕“为什么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怎样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史玉波提出五点认识。第一,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能源供应安全保障,离不开能源低碳发展,离不开能源革命推进。第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客观要求。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应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关键在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依托,逐步形成以清洁低碳的非化石能源供给为主体的能源体系。第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坚持“先立后破”。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一项长期建设性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需要以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替代为基础,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大规模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第五,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有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建立适应新型能源体系的体制机制是新型能源体系运行的保障,能源技术创新是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等方面,明确了能源在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布局中的坐标方位和使命任务。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此,向海平分享了三点体会。第一,能源革命引领我国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是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二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跃升式发展,三是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四是能源普遍服务取得重大进展。第二,深刻认识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必要性和复杂性。新型能源体系应包括四个维度的内涵,一是能源结构新;二是系统形态新;三是产业体系新;四是治理体系新。第三,以能源革命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始终把握好能源革命这个最根本的“方法论”,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加快能源生产消费体系清洁低碳转型,二是强化能源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三是提升能源产业链可靠性和现代化水平,四是打通能源发展体制机制快车道。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刘亚东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紧密融合,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加快转向低碳化、智能化。能源体系的发展模式正在进入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十年,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中国式能源发展道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对于我国应对国际国内风险挑战和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科协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科协系统组织人才优势,打造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地标。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围绕服务全国学会的主责主业,锚定工作新格局,优化服务协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品牌,推进建设学术创新高地,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学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大会主旨报告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叶奇蓁分别作了题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推进能源强国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评估及发展战略研究”“我国核能利用的创新发展”的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开展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评估意义重大。在介绍了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评估及国际横向对比、我国分省和区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评估与对比后,谢克昌提出了相关发展战略思考与建议。第一,科学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评价体系和确定发展目标,包括科学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评价体系及国家指数目标;统筹制定各省指数发展目标,精准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动态统计与监督考核体系。第二,从全国视角看,全面提升国家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发展水平,包括坚持节能优先,及时修订提升能效标准,压减不合理能源需求;做好资源和产能储备,在释放优质产能的同时科学划定煤炭产能“红线”;建设全国统一能源大市场,全方位加快能源应急储备能力建设;做好技术储备,大力支持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第三,从区域视角看,加强能源革命顶层设计,推进区域能源革命战略布局;推进长三角创新发展;推动珠三角开放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能源富集地区绿色发展;推进西南地区共享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在主旨报告中对核能发展现状及前景、核能技术发展、核能多种用途等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享。叶奇蓁表示,碳中和共识和能源安全保障话语体系下,核能成为重要低碳战略。核能是所有清洁能源中生命周期碳排放最低的一种,每千瓦时核电平均仅排放12.20(11.90-12.40)克CO2当量。核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经济选择。发展核电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有助于保障国家安全,稳定外交关系,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同时,碳中和共识和能源安全保障话语体系下,核能成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组成。核电是可调度电源,将作为风电和光电的重要支撑和补充。中央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我国每年将开建6-8台核电机组,亦即1000万千瓦左右的装机容量。根据有关机构测算,到2035年中国在运核电将达到15000万千瓦,在建5000万千瓦。
本次年会举行了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颁奖仪式,受表彰的包括:2022年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一、二、三等奖共142项,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60名。会议还举行了2022年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目前已有42家单位入选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科普教育基地,此次为2022年新入选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清洁能源科普基地、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科普基地授牌。

本次年会还隆重举行了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各省市能源研究会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各省区市能源研究会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各方协作沟通,拓展延伸交流范围和层次,在学术交流、咨询服务、课题研究、科学普及、会员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强化协同合作,深化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培养,健全日常学会工作协调沟通机制,共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团体。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