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苏州热工院:RCM分析方法在核电厂预防性维修大纲优化中的研究与创新应用
日期:2023-08-11 11:25:10      浏览数: 2029      来源: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者:陈宇、马沂荩、杨立飞、黄立军、江虹、张涛 【字体:

RCM分析方法在核电厂预防性维修大纲优化中的研究与创新应用

 

  完成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陈宇、马沂荩、杨立飞、黄立军、江虹、张涛

 

一、研发背景

1.RCM应用经验积累

在核电站设备管理中,通过实施以预防性维修大纲为主的活动来保障设备的可靠性,维修大纲是核电站所有维修活动的上游指导文件,决定了核电站设备何时修、如何修等关键问题,对核电站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是国际工业领域广泛采用的确定资产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大纲的系统工程方法,是确定有形资产在其使用背景下维修需求的一种过程。中国广核集团自1998年引进RCM技术,1999年对试点系统凝结水抽取系统(CEX)进行分析,发现了影响汽轮机跳闸和备用泵的隐蔽性故障模式,通过完善试验方法、内容和频度将备用泵可用率由33.3%提升至100%。鉴于RCM的良好应用成效,大亚湾和岭澳一期核电站陆续开展超过160个系统的RCM分析,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提高了机组设备可用率,增强了设备可维修性,降低了运行维修成本,为核电厂安全供电做出了巨大贡献。

2.RCM技术方法创新

随着核电机组建设规模与数量的不断增多、核电技术人员的稀释,以及高分析效能的可靠性提升需求,传统RCM分析方法在核电站的应用受到限制,表现出如分析资源投入大、分析资源配置平均化、设备类分析指导不足、定量化分析缺乏、自动化程度低等,因此如何在核电发展的新时期,减少RCM的资源投入、缩短其分析时间、提升其分析成效,持续发挥RCM在维修优化领域的优势作用,成为核电厂亟待解决的问题。

苏州热工研究院设备管理团队结合十多年的RCM实践经验,经过不断探索、追求、尝试,提出了一种更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改进型RCM方法即“以可靠性与技术特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and Technique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tCM)RtCM方法”。RtCM方法相比传统的RCM方法,分析流程如图1,其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关键重要设备识别与管理流程。RtCM流程中强化对关键重要设备的识别与管理流程,对故障后果进行评价和有效的分类,是后续确定某种类型预防性维修工作是否值得做的重要判据。另外,RtCM分析流程的结果产品中,还可以得到分析对象或范围内的关键重要设备清单,为其他设备管理相关工作的合理资源分配,保障重要设备可靠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2)建立和应用设备类维修策略模板数据库。以设备类为单位,收集和整理设备故障数据,开展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结合以往RCM分析成果数据以及FMEA分析成果,编制设备类维修策略模板,将设备类维修模板工具嵌入RtCM分析流程和平台软件中,提高了RCM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3)强化技术特性分析。RtCM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引入技术特性分析,分析设备使用频度、使用环境等影响设备维修需求的因素,使制定的维修策略更加科学合理。

(4)建立RtCM定量化分析模型。通过定量化模型的创建,建立RtCM定量化数据处理方法和计算模型,对设备使用可靠性采取“大数据”定量分布统计计算,得出故障机理分布规律,作为维修任务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了RtCM分析科学性、准确性。

3.RtCM分析软件工具开发

鉴于缺乏相关的RCM分析平台和相关分析工具支持,分析过程缺乏数据支持和定量化维修决策分析,导致分析成果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RCM方法推广。为此,苏州院设备管理团队开发了将RtCM分析流程软件、维修模板数据库以及PM定量化分析模块集于一体的RtCM分析与应用平台软件(如图2)。三个模块的数据可实现互相调用,从而实现整个平台数据的活化,使分析过程规范、分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软件界面如图2和图3。同时,与其他专业数据管理平台如经验反馈、根本性原因分析等管理平台互动,大数据处理支持下可以实现高效、精确的RtCM分析。由此可见,RtCM解决了传统RCM的不足,是一种更实用、更先进的创新型维修优化技术方法。

  二、发明团队介绍

1.发明团队介绍

  中广核苏州热工研究院拥有多名资深RCM/RtCM专家顾问,其中设备管理中心机械可靠性技术研究所、电仪可靠性技术研究所具有多名RCM/RtCM督导员和助理工程师(如表1),在中广核集团、中核、华能等核电厂开展过RCM/RtCM分析工作。

表1 发明团队人员组成表

 image.png

2.发明团队曾获得荣誉

曾获得过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中广核集团、苏州院颁布的多种奖项、技术认定和表彰,2017年9月取得了正式的专利授权,主要获得的奖项和知识产权如表2和3:

表2 改进型RCM技术获得的奖项

 image.png

表3 改进型RCM技术获得的知识产权

             image.png

三、成果(专利)简介

2017年8月“一种改进型RCM分析方法”取得专利授权,该专利针对原RCM分析方法过于依赖分析人员经验、以及缺乏定量化分析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流程改进、知识库引入、定量模型引入,为确定设备维修需求、制定和优化维修策略提供重大技术支持,能够提高运行可靠性。其分析步骤、及分析流程图如下:

1.分析步骤

S1、功能分析:列写出系统的功能及性能标准;

S2、功能故障与功能级故障后果分析:针对步骤S1中列写出的功能,列写各功能的功能故障及功能级故障后果,并根据故障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S3、设备识别:识别出可能导致S2中功能故障发生的设备,并根据S2中故障后果判断结果对设备关键度进行分类,并对关键度定为非重要设备根据RTF评判准则进行评判;

S4、待分析维修需求设备清单分析:对于S3中设备关键度分类进行汇总和高选,生成需进行维修需求分析的维修设备清单;

S5、故障模式分析:结合维修策略模板数据库分析在步骤S4中确定的各设备的故障模式;

S6、设备级故障影响分析:结合维修策略模板数据库分析在步骤S5中确定的各设备故障模式的设备级故障影响;

S7、系统级/厂级故障影响分析:分析在步骤S6中确定的各设备故障模式导致的功能故障及系统级/厂级故障影响;

S8、故障后果评估:分析在步骤S7中确定的各设备故障模式的系统级/厂级故障影响的故障后果;

S9、技术特性分析:确定各设备的运行频度、运行工况;

2.分析流程图

分析流程图如图1所示。

image.png 

图1  分析流程图

 

四、成果(专利)转化情况介绍

1.改进型RCM在核电专项系统大纲优化中的应用

改进型RCM技术(RtCM)自2014年在中广核集团的岭澳二期、红沿河、宁德、阳江、防城港等CPR1000电机组获得应用以来,2014~2019年完成83个系统的分析工作,2020~2022年完成18个系统导则优化工作(见图6),如岭澳二期核电站GHE、RIS、GSY、ASG、GST、RCP、GSS、GEX、RCV系统,宁德核电站DEL、GSS、GEV、GGR、ASG系统,红沿河核电站GHE、SEC、GFR系统RtCM的分析工作,维修策略优化成效显著,减少了过度维修、增加了重要设备的针对性维修工作,总体维修策略优化率达到20%以上。除了优化大纲外,通过RtCM分析还发现了诸如系统设定值偏差、逻辑设计不合理、程序文件与现场不符、SAP数据错误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问题,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扫除了隐患,得到了各单位的一致好评,为核电厂设备可靠性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GSS系统主要设备数量近150个,分析历时两个半月,根据RtCM分析结果,分析功能达51项,分析设备20类,包括汽水分离再热器(MSR)、疏水箱、气动调节阀、截止阀、闸阀、爆破膜、膨胀节等,分析故障模式达899条。对该系统的机电仪大纲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优化,其中机械部分大纲优化率达86.8%,电气部分45.5%,仪控部分18.75%。GSS系统经过RtCM分析后取消了不必要的维修项目,延长了过度维修项目周期,减少的维修总费用高达225万元。此外,RtCM分析后还发现重要设备维修大纲缺失的问题,如某些CCM设备(关键敏感设备)没有维修管理策略,如GSS系统膨胀节,一旦出现膨胀节泄漏,将导致汽轮机停机,经济损失巨大,分析后新增了膨胀节打压试验,降低了因膨胀节泄漏而导致停机的风险,产生了较大的隐性经济效益。

2.改进型RCM在核电日常维修大纲优化中的应用

(1)“一种RCM分析方法”在中广核M310\CPR1000\EPR机组的预防性维修大纲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方法的逻辑思维过程被转化为“7段式大纲评估法”,简化了RCM方法的应用过程,结合核电厂系统设备分级成果,使其方法更加易于推广,提升了应用效率。

(2)自2017年至2022年,在中广核26台核电机组的预防性维修大纲精益化专项、高价值维修大纲优化得到有效应用,且基于该RCM方法构建了FPMP(大纲一体化评估软件)平台,使得维修大纲评估、管理、审查标准化、专业化,提升了核电厂的大纲管理效能。

1)精益化专项和日常大纲评估:红沿河、宁德、阳江、防城港电站累计开展超过80项大纲专项优化工作,如设备分级大纲优化(如E/R/类设备大纲优化)、设备类大纲优化(如压力容器/安全阀/隔膜阀/电动头/)、群厂重要系统大纲与EDF大纲对标优化、基于现场AS FOUND大数据大纲优化等,使得电站维修大纲当量平均下降超过20%,节约费用过亿元;

2)高价值大纲优化专项:基于RCM方法在红沿河、宁德、阳江、防城港、台山电站已开展的大修关键路径大纲优化,节约的大修关键路径时间将近400小时。

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介绍

1.经济效益

核电厂执行改进型RCM专项分析(RtCM)的系统总体维修策略优化率达到20%以上,保证核电厂的安全性、经济性。通过 RtCM 分析,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提高,减少维修不足和维修过度,减少由于维修引入设备和系统不安全因素的概率,发现了可能导致停机停堆、降功率的故障模式,并进行了维护管理,消除了潜在生产隐患;降低了核电厂停机停堆风险,降低了运维成本。

2018~2022年,改进型RCM方法转化为日常维修优化、专项优化方法并嵌入软件平台标准化分析后,在中广核集团红沿河、宁德、阳江、防城港电站累计开展超过80项大纲专项优化工作,使得电站维修大纲当量平均下降超过20%,节约费用过亿元;高价值大纲优化专项中,基于RCM方法在红沿河、宁德、阳江、防城港、台山电站已开展的大修关键路径大纲优化,节约大修关键路径时间将近400小时,提升了电厂的发电时间。

2.社会效益

鉴于2014~2022年RtCM技术持续在核电行业的维修优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RtCM技术应用成效得到了核电企业、核能行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肯定和表彰。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对“RCM改进型技术(RtCM)在CPR1000核电机组的应用实践”成果鉴定主要的评价意见如下:

(1)该成果对传统RCM方法流程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形成了高效、适用的预防性维修大纲优化的分析流程和技术方法——RtCM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软件平台。该成果已在大亚湾、宁德、红沿河等核电站成功应用。为我国核能行业预防性维修大纲编制和优化提供了示范。

(2)该成果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如下:

首次引入设备分级理念和技术特性分析,优化了传统RCM分析流程和资源配置;实现RtCM分析与维修模板数据库的有效结合,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分析质量;开发了定量化维修决策方法,使维修决策更加科学和准确;开发了RtCM分析流程及维修模板数据库等软件分析平台,使分析过程更加高效。

(3)该成果达到国际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