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   闻 >学会动态
2024年低碳智慧供热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日期:2025-01-06 10:56:11      浏览数: 1463      来源: 中国能源研究会       作者: 【字体:

2024年12月26日,2024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专题论坛——2024年低碳智慧供热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低碳智慧供热技术专委会主办,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共同协办,围绕“低碳智慧供热、清洁高效转型”主题,深入探讨热电行业在新型电力系统下阶段定位、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策略,研究城镇集中供热新模式、新业态,谋划未来发展蓝图,共同促进供热领域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主任卢延纯,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市场营销部主任杨富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巡视员周宏春,以及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俞自涛出席会议并致辞。低碳智慧供热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严新荣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辞。

张玉清在致辞中表示,供热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既是群众冷暖的保障,也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新型智慧供热是推动碳减排、碳达峰的重要发展方向。希望行业同仁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供热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

卢延纯在致辞中表示,推动供热低碳化、智慧化发展既是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也是供热领域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智慧供热可以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显著降低供热成本,提高供热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杨富春在致辞中提到,华电集团一直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和智慧供热的发展,未来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低碳智慧供热事业的发展,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周宏春在致辞中表示,供热行业的低碳智慧转型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供热行业应对时代挑战、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需要行业各方加强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面临的挑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俞自涛在致辞中表示,高校将继续发挥科研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供热行业提供更多技术支持与智力保障,推动供热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

在学术交流环节,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下供热发展的重点问题、高温热储能技术、熔盐储能系统的多场景应用及经济性分析、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热技术、面向双碳目标的新型智慧供热发展蓝皮书等多个议题进进行分享。

严新荣作题为《新型电力系统下供热发展的重点问题思考》的主旨报告,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热电机组灵活性、进一步提升热电机组的低碳化水平、老旧热电机组延寿与转型、充分发挥储热在供热系统中的作用、新能源供热的规模化应用、多能互补供热系统协同运行、深化热网系统智慧赋能以及供热系统的软硬件国产化率低等方面,分析了供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路径。

北京大学教授杨荣贵作题为《高温热储能技术》的报告,聚焦“双碳”战略下的高温热储能技术与应用,分析了全球变暖与碳排放现状,阐述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意义,强调热能重要性并介绍了高温热储能技术特点、应用场景、核心技术以及团队最新的研究进展。

此外,由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义作的《熔盐储能系统的多场景应用及经济性分析》、中科院电工所副研究员原郭丰作的《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热技术研究》等报告也为大家带来新颖的视角与深刻洞见。

会议发布了《面向双碳目标的新型智慧供热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从“源-网-站-户-储”全域层面系统介绍了新型智慧供热系统先进技术,创新性地提出“多储热柔”“热—电—碳”“算力—电力—热力”协同等多种前瞻性新理念,并提出政策机制与产业发展建议,为供热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和有力支撑,也为供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数智化转型指明了前进路线。

本次会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电工所、华为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0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行业代表参加会议,共同解析热电行业前沿动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