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承办的2024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储能专题论坛在北京召开。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能效与储能处处长徐梓铭,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孙金华,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顾问王芝茗,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叶军,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机电院(华辰电控)副总工斯林军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主持。
史玉波在致辞中提到,当前,能源行业正在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设备利用率低、安全风险增大、运维成本高等问题。数智化技术与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储能系统的精准控制、智能运维和高效管理,进一步提升储能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拓展储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优化调度提供坚实的保障。
徐梓铭在致辞中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6191万千瓦,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了调峰调频等多重功效。与此同时,新型储能有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产业上下游投资近万亿,新型储能已成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体现。新型储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下一步能源局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开展相关工作,包括强化顶层设计、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学评价等。
陈海生在致辞中表示,在我国储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数智融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并将对储能产业的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数智融合为技术突破带来新的契机,为市场应用开拓了新的空间。针对储能产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人才短缺、数据安全管理、资源开发等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将积极发挥产业智库和桥梁纽带作用,在产学研用、国际交流合作、标准制定完善、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数智融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孙金华在《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防控技术进展及展望》报告中指出,基于目前国内外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形势,安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痛点和瓶颈问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学界和产业界围绕储能电站在本质安全、过程安全、消防安全三道防线上的技术进展,强调要守住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安全底线,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必须从技术、标准、管理等多方协同,从卷价格向卷技术、卷服务、卷价值转变,这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保障。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朱海涛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实践和思考。目前国家能源集团新型储能装机约3GW/6GWh,同比增长超过85%,预计“十四五”末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0GW/20GWh。建议提高新型储能在安全、质量和环保方面的标准编制,提高整个行业准入门槛,避免内卷,支撑行业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史新红在《适应新型经营主体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探讨》报告中指出,在我国“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给当前的市场机制带来一定影响。新兴市场主体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物理特性和经济特性与传统主体存在较大区别。对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而言,每引入一种市场主体就要设计与其特征相匹配的申报方式和出清方式,随着主体种类越来越多,模型复杂度和申报复杂度也将越来越高。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徐友龙在《锂/钠离子电池技术研究新进展》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氟磷酸钒锂、镍锰酸锂、富锂锰基材料、氟磷酸钒钠、锂硫电池硫宿主材料等新型锂/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及聚合物型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和磷硅酸锆钠钠离子固体电解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示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受关注程度较高。相比商业化的液态电解质,全固态电池可同时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
天津大学副教授李超在《锂电池储能电站建模分析与故障诊断方法》报告中介绍,目前电力系统对储能电站的建模是直流的电压源加内阻,反映不出储能电站真实故障的特性,为此开展了储能电站多层级建模和故障分析。以内短路故障为例,针对定量衡量内短路故障的程度,提出了基于电压幅值差的内短路辨识方法,从而快速识别出内短路的电池并进行有效的处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外短路故障保护装置,实现对储能电站直流侧故障快速辨识,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技术总监罗文广在《规模化储能电站健康管理平台及应用》报告中指出,储能健康管理作为储能电站运营的核心部分,涉及安全监控、故障分析与预警等重要功能。中车株洲所基于轨道交通十余年积淀的运维经验,通过全过程数字化、AI引擎算法加持,构建了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智慧运营及健康管理体系。
南瑞继保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为群重点介绍了南瑞的构网型储能关键技术与应用,指出构网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稳定的基石,可以应对英国电网“8.9”大停电、我国西部地区新能源连锁脱网等问题。储能是最理想的构网设备,可以支撑电压和频率稳定、提供惯量响应和阻尼,属于功能最齐全的构网型设备。
新源智储储能检测与数据分析中心副经理孙鹏在《储能智慧运营的数智化探索与实践》报告中介绍,新源智储储能大集控智慧运营平台目前已接入百兆瓦级大型储能电站35座,总规模达5.3GWh。目前已自主掌握高精度电价预测,平均预测精准度达95%以上,能为场站提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等整体的报价方案,已在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广州、青海、甘肃等10省开展电站资产托管运营服务。
此次论坛以“数智融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电化学储能安全防控、储能电池技术、新型主体与电力市场、规模化储能电站管理平台、构网型储能、智慧化运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与数智化融合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