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芬 党晔 朱春强 薛晶 孔令普 何锐 王婧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引领,紧扣国网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探索党组织互通互联,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拓展旗帜领航、党建促进中心工作的新实践。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党委和国网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党委联合指导,组织下属科信部党支部、科隆公司第一党支部和特高压跨区运检分公司党支部3个党支部,共同协商,基层党组织互通互联,优势互补,抽调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技术骨干,组建“无人机技术攻关柔性团队”,创新党员带头科技攻关工作机制,打造党员创新平台,用联合技术攻关促进无人机智能巡检质效提升,助力公司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也为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横向联合,以党建促进业务工作、推动科技攻关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坚持组织引领,党委联合破解业务难题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党委联合陕西送变电公司党委,深入分析“党建+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开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创想创行,攻坚克难。一是双方党委聚焦设备管理专业无人机规模化应用难题,积极探索党委联合工作模式,确定了党委书记定期联系、支部书记月度汇报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计划-实施-总结-提升”月度报告及时跟进项目实施情况,做到反馈问题不过夜、遇到困难多协商,形成党委联合攻克难关的工作模式。二是双方党委确定由3个基层党支部共同开展项目实施,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形成科信部党支部统筹协调数据建模研究及推广应用、科隆公司第一党支部开展资源建设及人才培训、特高压跨区运检分公司党支部负责现场操作及数据分析的“三座碉堡”。三是在双方党委的指导下,跨单位、跨部门、跨专业组建了以支部党员为核心的“无人机技术攻关柔性团队”,分别在3个支部设立“党员示范岗”,以项目推进质量检验党员引领示范成效,为陕西电网无人机智能巡检规模化应用、培训资源开发、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建立技术人才储备。
(二)坚持思想引领,筑牢根基汲取奋进力量
培训中心党委与送变电公司党委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贯穿始终,作为“党建+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高质量实施的重要载体,着力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以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推动工作。一是建立做实集中学、做细及时学、做深自主学、做精研讨交流学的“四学”机制,把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比学习、比奉献、比创新,主动争做团队的顶梁柱和主心骨。二是以主题党日为载体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加强对“党建+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开展情况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不断提升设备管理专业无人机规模化应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以创新推动运维模式转型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凝聚共识、集思广益,积极发扬开新图强的创新精神。三是组织党委领导干部讲授“重温峥嵘岁月,迈向光辉未来”专题党课,在无人机智能巡检工作现场,共同回顾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程,做到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技术攻关柔性团队队员攻坚克难的身影,通过创新赋能,展现支部党员在技术攻关中的一线风采,提升支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养。
(三)坚持作风引领,打造严精细实电力铁军
培训中心党委与送变电公司党委坚持把培育“一板一眼、一丝不苟、严精细实、专业专注”的无人机智能巡检队伍作为抓好陕西电网运维模式转型的治本之策。一是常态化开展培训练兵,组织技术攻关柔性团队为核心力量的培训师团队,先后开展了无人机操作使用和标准化巡视流程集训、无人机资质取证培训以及无人机微应用平台软件应用培训,全面提升参培人员飞行理论水平、操作技术和专业软件应用技能,将十六字作风精神贯穿培训全过程。二是3个党支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联合策划了比精神面貌、比理论基础、比飞检实操、比缺陷判定的无人机“四比”竞赛活动,与智能巡检工程进度相结合,针对陕北、陕南不同地貌的特殊飞巡环境,根据现场工作环境,因地制宜调整竞赛科目,综合评定选出专业专注的“飞巡能手”,以竞赛促生产,以先进带后进,激发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贯彻“数智融合、精细巡检”的运维理念,以技术攻关柔性团队为核心主力,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三秦大地的特高压线路上,以严精细实的工作作风完成激光建模、航线规划、自主巡航等任务,实现特高压跨区运检分公司所辖的运检线路全覆盖。
(四)坚持创新引领,全力推动运维模式转型
培训中心党委与送变电公司党委牢牢把握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契机,坚持创新引领,聚焦“以人工为主”向“少人作业、无人作业”转变,进一步提升无人机智能巡检质效,促进输电设备管理转型升级,推进陕西公司科技与生产业务融合发展。一是整合培训中心、送变电公司资源,组织以技术攻关柔性团队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开展无人机密集通道巡检、变电站无人机自主巡检、架空输电线路红外测温检测、紫外局部放电点检测分析和垂直起降固定翼通道巡检等智能巡检新领域技术探索。二是利用培训中心产业单位管理优势,依托科隆公司成立“无人机运营中心”,支撑公司完成无人机微应用平台建设、无人机设备调试与维保、无人机挂载及附属设备调试与维保,建立陕西公司无人机软、硬件设备设施资源库。三是研究编制《国网陕西公司无人机保养办法和作业指导书》,提升智能巡检作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自主研制无人机检修作业工器具、辅助带电作业工器具,拓展无人机管控平台运维、应急救援等业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电力供应安全、质量和效能。
(一)构建了输电线路精细运维新模式
支部组织全体党员与“无人机技术攻关柔性团队”携手并肩,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开展“激光建模、航线规划、自主巡航”技术应用,构建“立体巡检+集中监控”的精细化运维工作模式,支撑公司先后完成首次固定翼通道巡检作业、输电智慧管控平台无人机微应用测试、架空输电线路红外检测和放电点检测、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无人机精细化巡检作业、配网架空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大大提高了设备巡视维护的效率,实现了陕西公司750kV及以上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精细化巡检覆盖率100%的工作目标,有效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实现了智能巡检技术攻关新突破
“无人机技术攻关柔性团队”围绕现场技术难题,积极开展《基于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的AI智能识别巡检系统研究》等科技项目研究,探索无人机检修作业工器具、辅助带电作业工器具研制,技术攻关柔性团队成员共获得“一种可用作无人机起降平台的无人机运输箱”等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智能无人机巡检巡查后数据处理平台”等软件著作权10项,全面支撑公司无人机作业技术的发展,提升公司智能化运检水平和无人机巡检创新研发能力。
(三)充实了技术过硬巡检队伍新力量
支部始终把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公司运维模式转型的核心要素,通过开展4批次近两个多月的无人机巡检业务轮训、“四比”技能竞赛,累计评选出“飞巡能手”12名,设立党员示范岗4个。组织技术攻关柔性团队队员赴咸阳汉中、安康、商洛公司开展送出培训,累计完成培训约190人。支撑公司完成输电专业无人机资质取证培训,122人顺利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局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实现了一线班组50岁以下人员85%取证率的工作目标,全面支撑公司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人才储备和班组建设。
(四)发挥了联合攻关团队党员新表率
“党建+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的开展,由两家直属单位三个党支部联合组建的无人机技术攻关柔性团队,在党建工作引领中心工作、融入核心业务的实践中是一项有益的实践探索,充分展示了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凝聚力和组织力,在关键的技术攻关中发挥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在攻关活动中锻炼了党员队伍,展示出从党员领导干部到党员普通员工,都在技术攻关中发挥出重要的带头模范和表率作用,让党员在最艰苦、最有挑战的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