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认真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2021年9月,诸城市入选全国首批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十四五期间规划装机规模65万千瓦,到2023年底,诸城市各类屋顶光伏安装比例均需达到国家创建要求。此次试点创建,具有标准要求高、覆盖范围广、装机容量大的特点,给政府项目运作和后期管理带来全新挑战,亟需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支撑。整县规模化开发作为新兴项目,开发过程中容易发生政策信息接收不及时、未批先建、建设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等问题,给开发企业资金运转和效益回收带来压力,捆绑贷款、冒用百姓骗补、设备运维等问题也成为了开发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新风险点。同时大量分布式光伏接入,影响到电网消纳和电网安全运行,缺乏平台机制的科学规范引导、有序组织开发,电网消纳能力与光伏开发“宜建尽建、应接尽接”需求矛盾冲突,不仅会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也将带来潜在舆情风险,并进一步影响政府和供电企业服务新能源发展的社会责任形象。因为,深化政企协同,由政府主导、供电公司和光伏开发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平台成为当务之急、破题之需。
厘清利益诉求,争取社会各界认可和支持
综合考虑在整县光伏开发中参与、支持、关注或受益的利益相关方,组织市供电公司等单位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专题研究、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模式问卷调研,对利益相关方的诉求、资源优势等开展征集和梳理同时,精准测算诸城市试点潜力和消纳能力,科学评估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分析屋顶分布式光伏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电网安全的冲击,为下一步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平台搭建提供参考。
深化政企协同,搭建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平台
诸城市发改局科学研判诸城市整县光伏开发现状和在整县开发中遭遇的“政策之困、管理之困和安全之困”,顺应各方关注期盼,构建“准入备案、统一管理、评估退出”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平台,推动配套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树立政企协同、合作共赢的工作理念,创新政企合署办公等形式,积极引导供电公司等国有企业、光伏开发企业参与,推进平台的落地实施和常态运作。
依托联席会议,建立政电企良性沟通渠道
依托诸城市光伏开发工作专班运作,创建全市光伏开发微信工作群,创立每周五联席会议机制,督导工作进展、现场解决工作难题。联合供电公司每月面向社会公布可开发容量,定期解读政策形势对光伏开发的影响波动,帮助客户规避投资风险,引导项目有序开发,实现电网并网服务和光伏项目审批,统一受理、统一答复,确保工作无缝对接、同频共振,营建整县光伏开发良好生态。
健全政策支撑,保障整县光伏科学发展
省内首个制定发布县级市《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指导办法》,主持编制《诸城市新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诸城市“十四五”分布式光伏专项规划》,将诸城市十四五开发规模合理确定为65万千瓦。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关于进一步明确分布式光伏申请平价上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对没有房产证的建筑建设光伏需提供的证明材料。下发《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联合验收和稽查执法的通知》,加大对冒用自然人名义租赁屋顶上光伏、捆绑贷款、冒用百姓骗补等侵害群众利益等行为查处力度。
加强管理赋能,规范整县光伏有序发展
深化光伏开发领域“放管服”改革,自2022年5月1日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平价上网确认工作审批权限下放,由市发改局按照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出具,做到了光伏开发“缩时限、少跑腿、多办事”。依托国网诸城市供电公司,制定全省首个《县级光伏并网全流程服务工作方案》,细化四类屋顶、五种开发模式并网服务流程,并网流程时限缩短约三分之一,结合实际研发《整村分布式光伏全过程服务流程》,编制《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告知书》,推行“整村开发、打包备案”,创新“光伏建设项目+5G基站”地图,引导诸城市5G基站精准布点,打通并网信息传输通道,后王院光伏项目成为潍坊首个并网的“交流汇集+专变升压+5G通讯”整村开发项目。
注重技术引导,护航整县光伏安全发展
与国网诸城市供电公司联合成立新能源数字化监控中心,省内率先实现全电压等级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控可调”。通过搭建光伏代维监控平台,实现了代维光伏设备的实时监控、提前预警、及时派发远程工单等功能,持续加强光伏全生命周期运行维护。固化推广整村光伏开发“集中汇集+专变升压”并网模式,降低分散接入对农村供电设备的冲击,针对前九台、大柳家庄等诸城市整村开发示范项目光伏并网引发的台区重过载和电能质量等问题,配套应用低压柔直互联设备和电能质量检测体系,破解分布式光伏发展难题,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和居民用电体验。
示范引领先行,打造整县光伏开发样本
发挥国企优势,创新开发模式,通过隆嘉发展、国家电投、天润新能、中核汇能等央企国企以及本地光伏企业合作,探索形成了以本地国企为主、全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投资的开发、运维和利润分配模式。加强示范项目建设,继财务局光伏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并发发电的党政机关屋顶光伏示范项目、隆嘉发展光伏电站潍坊首个公共屋顶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并网,诸城市又先后打造奥扬科技、龙光天旭等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后王院、车道口、前九台、大柳家庄等一批整村开发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引领,逐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整县开发“诸城模式”。
实施成效
助力整县光伏示范县创建。构建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平台,科学引导整县光伏理性开发,形成规范有序的光伏开发市场,营建公平公正的光伏开发营商环境。“十四五”以来,诸城市引导光伏有序开发15.17万千瓦,先后打造党政机关示范项目1处、公共事业单位示范项目2处、工商业示范项目5处、整村开发示范项目5处,山东省能源局执法监察局现场调研对诸城市整县光伏开发工作给与充分肯定。
帮助客户创造更多综合价值。依托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平台,创新开展多渠道沟通,提高了外部参与度。各方可实时掌握当前政策要求,实现信息共享。推广整村开发模式、优化光伏服务全流程,将开发企业整村光伏项目并网时限缩短三分之一,保证开发企业有序开发、快速并网、科学运维,减少资金回收周期和市场波动风险,有效遏制冒用自然人名义上光伏、捆绑贷款、冒领补贴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发生。
确保电网科学消纳和安全运行。通过固化“集中汇集、专变升压、配套储能”模式,引导光伏开发项目都在消纳承受能力范围内开发。依托新能源数字化监控中心加强光伏运行情况监控,靶向治理台区反向重(过)载36台,过电压3200余户,积极引入2套电能监测系统等新设备,加强局部区域谐波治理,有效保障了地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树立政府职能部门责任形象。依托光伏开发建设管理平台,在规范整县开发的同时,有效提升开发企业满衣服,强化了政府职能部门和供电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诸城市高质量服务整县光伏开发特色亮点、工作经验2次被山东省能源局官网推荐,多次被大众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