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扶贫,产业发展助振兴
--广东电网汕尾供电局帮扶点汕尾市海丰县大化村产业扶贫案例
方健辉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汕尾供电局
一、重要意义
发展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本轮扶贫以来,广东电网汕尾供电局将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变传统“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扶贫点因地制宜,以合作社为龙头发展扶贫产业并带动贫困户参与,集体和贫困户增收明显,形成了“造血脱贫”的长效法宝。
大化村委地处赤坑镇东部,背靠连绵羊牯山脉,耕地面积1117亩,山林地约17225亩,距离海丰县城约45公里,距离赤坑镇府约10公里,是远近闻名的“老、边、远”的革命老苏区。下辖大化、尧厝、老厝场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800多户约4800人,接近三分之二人员长期外出。以前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制约,群众以种植水稻、蕃薯、辣椒等农作物为主,少数种养户,经济产业单一、市场信息封闭。村内排污、排水、巷道等基础设施都比较简陋,水利设施多数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排灌功能薄弱,常受水患影响,造成农业收成偏低,经济基础薄弱。
自2016年5月份,汕尾供电局驻大化村扶贫队因地制宜,通过产业扶贫合作经营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促使大化村产业发展“百花齐放,满园争妍”,促进“输血”变“造血”。
第一、产业合作经营模式创新实现多方共赢。
2017年以来,汕尾供电局扶贫工作组经过充分调研,在吸取各地经验基础上,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新模式,在县扶贫办、赤坑镇委镇政府以及汕尾供电局等多方的努力和见证下,招商引资创办礼扬腐竹厂并在大化村落地。该厂2018年初揭牌正式投运,随即举办大豆机械化种植技术暨农业产业项目现场会。汕尾供电局累计向大化村委拨付捐赠资金90万元以“保底分红”的方式参与发展该产业项目,在获得固定分红和增加贫困户就业岗位的同时,带动了黄豆种植、黑猪养殖等,最终将形成产业的生态循环发展。
第二、产业发展模式创新调动社会力量实现资源整合。
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思路,基于扶贫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在动员社会参与、提高产业项目的“造血”功能、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和建立长效的脱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并结合实际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四个问题:一是社会参与缺乏平台;二是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三是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四是脱贫机制不够稳定长效。其中,动员社会参与从而形成大扶贫格局是关键,它对其他三个问题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带着开发一个动员社会参与的交互平台的目的,我们充分调动单位资源,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打造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用户+农户”交互平台》的创新思路,并由驻海丰大化村扶贫工作组联合阿拉丁智慧创新实验室联合开发这个交互平台,最终目的是实现互联、控制和增收的目标。智慧农业项目是通过物联网、AR等IT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居民和农场互联互通,实现对农场生长的可视化操作,可远程实现浇水、施肥,下达除草、收割等指令,让城市居民参与农作物种养,提高客户参与度,通过智慧农场创新模式为大化村扶贫点增收,凝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事业。
第三、打响“勤劳脱贫致富”口号,打造“带不走的工作队”。
2019年11月,在市农业局、海丰县人民政府等的见证下揭牌成立“海丰勤致种养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挥党员干部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的引领作用,按部就班开展狮头鹅养殖项目等扶贫产业。勤致商城、勤致微店等农产品销售平台正式上线,完成合作社农产品收购、销售、品牌建设,远期规划“百亩荷塘”、猴洞生态据地等项目。为有效缓解今年疫情对扶贫工作带来的影响,我们不仅加大投入开垦丢荒土地扩大合作社种植规模增加贫困户就业岗位提升收入水平,而且奋力寻找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不滞销。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合作社管理水平和运营效果,经村“两委”和驻村扶贫队认真研究决定,派出具有多年从事电子商务经验的村党支部年轻委员进驻合作社担任日常管理主要负责人,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加快多方位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致力为大化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建立、健全脱贫致富长效机制。
一是“礼扬腐竹厂”扶贫产业项目年均产量10万余斤,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约20个,并于2018年、2019年分别向无劳力贫困户、大化村全体贫困户发放每户1000元的分红。该项目2019年参与广东省“十大产业扶贫示范项目”评比获得第五名,公司生产的“礼扬山泉腐竹”荣获“汕尾市名牌农产品”称号,该农业公司也于2019年11月被评定为汕尾市农业龙头企业。
二是2019年7月,智慧农业社会扶贫创新项目参加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农村电商赛成功晋级决赛,并获得了团队组“优胜奖”。
三是勤致合作社积极参与“脱贫奔康、粤来粤好”市长直播带货活动,活动期间勤致合作社生产的西洋南瓜销售额4.1万元。此外,借力南方电网消费扶贫东风,在广东电网和兄弟供电局大力支持下,“海丰勤致种养专业合作社”1至7月销售额农产品金额超过80万元,有效解决2020年疫情期间大化村农产品滞销和贫困户就业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