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四轮驱动”建设一流企业党校实践
——国网河北公司党校高质量党建引领党校高质量发展案例
田青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
一、案例背景
党校是党的政治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干部教学培训的职能,事关党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国家电网公司2022年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党校姓党,办好一流企业党校”总体部署,国网河北电力作出了“推动智库实体化运行,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加强党校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案例国网河北电力有限公司党校(培训中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网省公司要求,守正创新,探索出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主责主业、科技创新、企业文化、体制机制”为驱动的一流企业党校建设实践路径。
二、案例实践
党校是政治学校,是上级党组织的重要部门。党校的改革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条根本原则。充分发挥党校的政治功能优势,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面走在前、做表率。牢牢将“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抓在手上、抗在肩上、记在心上。要在办学治校中坚持理论自信,不断增强党性觉悟、 带头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时刻牢记公司党校的发展使命和功能定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要位置,持之以恒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切实发挥主阵地、制高点、智力库作用,以主业驱动党校高质量建设。一是充分发挥熔炉作用,建设特色鲜明的党性教育主阵地。二是聚焦企业党的建设,建设成果丰硕的理论研究制高点。三是服务公司党委决策,建设作用突出的国企党建智力库。
大力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坚持学以“智”用,按照“融智于教、赋智于人、强智于创”的工作思路,不断以科技进步驱动党校高质量发展。一是融智于教,以科技手段完善教育培训“全链条”。二是赋智于人,以科技助力打造人才队伍“生力军”。三是强智于创,以科技创新注入党校发展“新能源”。
结合党校功能定位,逐步形成了以培训、服务、安全等各项文化相融并进的良好局面,党校中心工作软实力稳步提升。一是走好实践路径,构建培训文化体系。二是强化服务支撑,打造服务文化品牌。三是坚守发展红线,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将体制机制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进行系统化研究。健全“大党校”运行机制,细化培训中心(公司党校)“双主线”的职能定位,强化协同、同向同行。一是建立柔性团队机制,持续打造“赶考讲师团”。二是建立揭榜挂帅机制,破解管理痛点堵点。三是建立双名双优机制,全面提升培训质效。
三、案例成效
全力支撑公司党委“三个一百”培养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0名理论讲师、100名青年骨干、100个实践先锋),培育了一批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者、宏观形势政策宣讲者、党的优良传统讲述者、党内规章制度解读者。打造河北电力“赶考”讲师团,实施“名师名课”工程,扩大“1+N”红色教育体系,全面发挥政治学校作用。
坚持开门开放办学,与省委党校全面加强战略合作。双方共建驻冀央企首个“教研基地”“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中心”“国企党建创新实践研究基地”,合作开发“重走赶考路”“重上太行”等精品课程,发表核心论文近10篇,出版专著3部。首次与河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拓展校企合作新领域。研究成果在中宣部核心期刊发表,编辑《支部书记应知应会读本》并在公司基层推广。
开展雄安党建创新实践调研,编写研究报告,整版刊发在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决策参考》,主报省委领导,对雄安党建工作进行了宣传和推介。围绕脱贫攻坚、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撰写调研报告,刊发在《公司智库研究专报》。3项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电网党校优秀课题集、案例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6名同志成功入围省公司智库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