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阳 张海虹 黄媛 李国栋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盱眙县供电分公司
一、项目概况
国网盱眙县供电公司始终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针对新时代农村实际现状和发展需要,立足基层供电单位专业发力点、供电事业政府关注点、供电服务价值传播点三项基本要求,通过整合村委会、供电所双方资源和力量,设立电力服务联络员机制,共同建立电力服务驿站。“电力服务驿站”能够充分利用村委会的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优势、有效发挥供电所的职能单位作用、集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最终提升村所双方为民服务水平,实现人民群众、村委会、供电所三方共赢。
1.农村年轻人口流失严重,呈现老龄化发展趋势
现如今随着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守乡村只剩下老年人和部分孩子;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电力服务,就成了供电企业的外在需要,加上近年公司不断提高优质服务工作水平的内生需求,所以建立“电力服务驿站”,是顺应农村发展大势、符合公司服务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
2.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农村电力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迈进新阶段,农村地区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对电能质量、电力可靠性和清洁能源发展等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为满足“三农”发展的用电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推出“电力服务驿站”,旨在不断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增强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提升电能质量和供电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电气化迈出新步伐、农村生活呈现新面貌,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就。
3.村所双方服务资源分散,凝聚合力推动经济发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不论是村委会还是供电所,其本质都是服务农村、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民生福祉。“电力服务驿站”整合村所双方力量,凡有创建任务,或遇工作难题,或事关农村发展大计,需要攻坚克难的,双方齐上阵、共解难题。
二、思路创新
国网盱眙县供电公司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重要使命,坚持将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正常运营管理日常,针对项目背景中提到的农村老龄化、电力需求不断增加、村所双方服务资源分散等问题,供电公司设想通过供电服务窗口前移,引入人民群众、村委会和供电所三个利益相关方,充分考虑各方需求、有效发挥各方优势,不断推动“村所共建电力服
务驿站”落地建设,破解新时代农村发展难题。
表1 利益相关方现状、诉求分析表1.聚焦问题核心,通篇谋划整体推进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社会资源的统一调配很大程度上可以不断推进各方均向前迈步,取得不同的成效,在盱眙县供电的公司的年初工作谋划中,公司把乡村振兴和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一环,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统领,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高度帮扶,找准乡村振兴发展的共同利益属性,才能长久合作。
以村所联动共建为契机,整合村委会、供电所有效资源,了解利益相关方诉求和想法,充分发挥其作为为民服务的基层组织和单位的作用,双方共同赋予“共建驿站”的服务属性,双方携手共建,既破解发展难题,也能实现电力服务前沿,提供最优质的电力服务。
2.找准合作平台,以电为媒互惠互利
从供电公司、供电所的角度讲,村委会更为贴近群众,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凝聚群众精神力量的“根据地”。群众前往供电所的频率与次数,远达不到前往村委会的频率与次数;同时,村组干部、党员,也更为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更为紧密。
从镇政府、村委会的角度说,电力属性是供电企业的特有属性,能够为镇、村、组经济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和保障。通过共建机制,镇、村、组方面,有电力需求,随时向供电所提出。供电所会有效发挥职能单位作用,保证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安全可靠供电;也会积极参与乡村电气化示范项目规划与实施工作,努力为示范推广、经济运行,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更会积极响应镇、村、组关于环境整治、疫情防控、乡村建设、扶贫济困等相关诉求,提供最大能力的帮助。
从人民群众的角度说,“共建驿站”的落地,能为人民群众提出的服务需要和电力需求提供最大化帮助,不论是村委会还是供电所,他们优势属性的有效发挥,不但给他们的工作开展带来便利,而且能让更多民众受惠受利。
3.树立发展观念,广泛推广长远规划
在建设完成村所联动共建示范点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形成连片示范效应。要以本职服务精进、志愿服务精心、延伸服务精准、重点服务精彩为共建初衷,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赢得社会关注和共同参与。过程中形成典型案例和路径探索工作方案,加强宣传,在公司上下不断找寻与社会各界的合作突破口,把社会根植的成效和实施路径广而告之。
三、实施举措
1.探索共建基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一是强基础建平台。盱眙公司以年初村所联动共建为契机,整合村委会、供电所有效资源,建设电力服务驿站,了解利益相关方诉求和想法,充分发挥其作为为民服务的基层组织和单位的作用,双方共同赋予“共建驿站”的服务属性。自“电力服务驿站”揭牌成立以来,盱眙公司管镇供电所在联建村-黄庄村严格按照驿站服务手册开展日常电力服务工作,前置供电服务窗口,方便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办电。
二是定目标重落实。本着三方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长效化常态化的沟通机制,明确沟通联络人,为高效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基础。在沟通过程中注重解决机制的不断完善和问题的持续跟进和落实,推动供电公司在本职服务上不断进步,群众和居委会满意度和配合度不断提升。如:供电公司会根据不同季节的用电特性,在夏季组织人员对非居民客户进行上门对客户设备检查与测温,确保客户用上舒心电。联合村委会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开展特殊上门服务,让他们感受到供电人的温暖等。
三是解难题办实事。以“创新貌”作为结对共建的基础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结对共建,积极发挥央企的资金、资源优势,坚持让农民得实惠、受教育,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积极开展村庄整治,着力解决农村线路老化、规划等问题,提高了农民人居条件和生活质量,以优美环境影响人、熏陶人、改造人、提高人。
2.拓宽共建广度,不断延伸服务触角
一是合作推广出成效。在盱眙管仲镇,供电公司推广从原来的1个村所共建点为年底的7个村设有电力驿站,电力服务驿站发展不断引向深入,且村里95%以上留守老人的电费,经三方通力合作做工作,均实现了银行代扣。延伸服务精准,开展对返乡回家创业人员电力保障满意度,确保精准服务,定向服务人员,确保做到返乡创业老板在电力保障。二是纵向不断深入。盱眙公司以前期在雨山村的帮扶工作为合作基础,推广在雨山村建立电力服务驿站,并形成雨山供电服务模式,带动雨山村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公司在雨山村有良好的乡村振兴工作基础,建立服务驿站,是对公司助推地方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举措。通过电力服务驿站,有效解决雨山茶场、雨山留守老人用电等问题。
三是建成供电服务模式。以雨山村电力服务驿站发展推广为例,通过台区经理的高渗透性和高覆盖性的工作特点,以雨山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对外开放点,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增强用户粘性。打造村民供电服务一键呼叫,目前通过微信工作群模式,由客户在微信群内提出电力服务需求,台区经理10分钟内进行响应,对于不会使用微信的孤寡老人,通过村委进行结对分配,安排就近村民作为结对联络人,由联络人进行需求提交,每周台区经理在村组进行一次公开接待,每周进行一次客户上门走访。
3.挖掘共建深度,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服务更加多元化,不限于只提供电力服务,而是以共性化问题和个性化问题为出发点,以各方队伍力量为支撑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案。在雨山村,针对不同客户定制个性化的用电服务方案取得了客户的好评,对于居民客户重点解决客户内部线路老化、接线处连接破皮、私拉乱接问题;对于农业生产用电,重点解决用电线路布局不合理、供电半径超距离问题;对于集体工业用电问题,重点提供能效提升方案编制、电气化设备技术应用、安全用电等方面的指导。对于政府,与政府规划相结合,重点关注电气化助力产业振兴、区域清洁能源利用助力节能减排,编制区域电气化发展方案。同时,通过运用在雨山村等不同的设施,如党建文焕广场、电力爱心超市等,不断提升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更好的开展各项电力工作积累稳固的群众基础。
四、项目成效
一是政企协作能力显著提升。盱眙供电公司深入学习领会服务共建工作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充分开展现场调研,加强与政府沟通汇报,结合实际编制共建工作方案,明确建设模式、实施内容、电力驿站运行管理、保障机制等,稳步推进了乡镇供电所与乡村服务共建工作,与当地村委会等部门合作密切,协作沟通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服务“三农”能力显著提升。供电所始终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盱眙公司管镇供电所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主动参加政府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坚决做到本职服务精进、志愿服务精心、延伸服务精准、重点服务精彩,为服务三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村网共建取得实效。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按照以合署办公型为主,网格融合型和独立驿站型为补充的服务共建模式,选择典型区域试点先行,优化完善建设方案,适时召开推广现场会,全面推进共建工作。同时针对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提升,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优化运营模式,完善服务流程,确保村网共建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