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能源党建好成果】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经研院: 构建“五层六平台四保障”,推动“党建+智库”深度融合,服务新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日期:2023-01-06 14:32:16      浏览数: 2910      来源: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作者:冯刚 李海峰 任知猷 翟旭京 陈露锋 【字体:

构建“五层六平台四保障”,推动“党建+智库”深度融合,服务新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冯刚 李海峰 任知猷 翟旭京 陈露锋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重要意义

推动“党建+智库”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现实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对企业经营决策提出迫切要求和更大挑战。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公司”)深耕新型电力系统这片蓝海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智库建设,坚持党建工作和智库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

推动“党建+智库”融合发展,是立足新疆能源发展定位,体现央企“三大责任”、发挥电网“三大功能”的迫切需要。新疆能源资源储量大、开发条件好,特别是风光综合资源全国第一,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位居全国首位,同时新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且与煤炭基地分布高度吻合,在促进新能源发展、服务国家“双碳”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能源电力发展新格局中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勇立潮头、先行示范。作为能源行业驻疆央企,新疆公司亟需深刻把握新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责任使命,立足新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示范区建设,推动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能源电力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更好服务新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推动“党建+智库”融合发展,是立足新疆公司发展实际,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疆公司智库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亟需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和“十四五”发展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在制度建立、机制创新、人才储备及培养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为强化“智库”研究人才储备,提升“智库”研究质效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二、主要做法

在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引领下,立足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经研院”)作为新疆公司“智慧大脑”和智库建设“主力军”角色定位,坚持思想建设为引领,搭建“五层六平台四机制”体系,打造“党建+智库”新模式,实现“以党建带学习、以学习强队伍、以队伍促业务”,为推进新疆公司智库建设培育储备一批批“又红又专”的研究队伍,为服务新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示范区建设提供研究智力资源。

服1.png 

图1 经研院“党建+智库”体系架构图

  (一)厘清建设思路,加强顶层设计

经研院“党建+智库”工作坚持目标导向,整个体系架构从上往下依次为价值层、输出层、平台层、机制层、组织层。价值层体现了智库建设的初心和使命,也展现了经研院“智慧大脑”的发展定位,就是为服务自治区能源转型、新疆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价值的展现需要一批前瞻性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作支撑,因此需从经研院各中心选配研究力量、组建工作团队,并打造一套培养体系,培育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研究思路新颖、研究视野独特的智库研究人员。

  (二)打通支部壁垒,凝聚研究合力

各党支部作为党员干部人才的储备库,应秉持“智力资源”共享原则,借助支部联建工作,打破沟通屏障,选配研究人才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切实把党建工作目标任务与智库研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标准统一、考核有据,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智库建设。

(三)强化机制建设,规范工作执行

推动智库研究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需建立一系列机制予以保障。一是学习研讨机制,加大培养智库研究人员对信息的收集、梳理、吸收能力。二是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专业培训、岗位轮训、联合研究等方式促进研究人才队伍成长。三是研究工作机制,自主研究能源电力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四是交流合作机制,坚持开门建智库、开门搞研究,加强与外部智库机构、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五是成果输出机制,将研究成果以工作专报、期刊论文等形式向政府、社会发布。

(四)搭建成长平台,培养研究骨干

针对“党建+智库”发展需求,搭建一系列成长平台,实现以党建带学习、以学习强队伍、以队伍促业务。一是理论学习平台,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推动政治理论、专业理论学扎实学透彻学系统。二是技能提升平台,通过岗位提升、先进理论模型和分析工具应用,全面提升智库人员业务水平。三是名师讲课平台,引入内外部师资,以微党课形式定期开展“技术课堂”“名师讲堂”,实现讲学结合、知识共享、互促进步。四是柔性公关平台,以党员人才为“桩”打造“青年攻关团队”,建立政治意识强、响应速度快、资源整合优的研究体系。五是价值输出平台,创办智库刊物、参加会议论坛、召开成果发布会,全方位输出研究成果。六是互动交流平台。通过聘用、借调等多种形式,搭建跨区域跨单位跨行业的交流研讨平台。

(五)健全制度保障,促进各方协同

推动“党建+智库”深度融合、协作高效、互促发展,还需强化“四个保障”。一是思想保障。要充分认识智库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把智库建设作为推进今后党建工作、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组织保障。要持续完善由智库建设领导小组、主体单位、责任部门、配合部门组成的组织体系。三是制度保障。要持续完善智库建设与管理办法、软科学成果奖励法等指导和规范智库建设。四是人才保障。通过选聘、引进、选拔、培养等方式,建立智库专家委员会和专业人才储备库,建设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研究队伍。

三、主要成效

通过构建“五层六平台四机制”体系,创新“党建+智库”工作新模式,达到“五红五提升”突出成效,实现了党建与智库双促进双提升

一是红色基因奠基础,提升智库组织凝聚力。结合党建工作和业务需求,以支部联建为载体,成立由各党支部党员业务骨干组成的智库体系柔性团队,实现团队党员占比100%,促进智库团队向“又红又专”方向不断前进。

二是红色意志刻心底,提升智库体系完善率。编制新疆公司智库建设“十四五”规划,逐步引导各直属单位、供电公司参与智库建设工作,为新疆公司智库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强劲动力。

三是红色方向树引领,提升智库作用发挥力。开展能源电力重大课题研究130余项,支撑完成新疆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规划和“挂图作战图”,相关成果纳入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完善新疆分时电价政策研究》《新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潜力及成本研究》等成果获自治区政府认可,促成自治区印发《关于完善我区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为服务新疆电网、自治区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红色风气筑形象,提升智库品牌影响力。在《中国能源报》《中国电力报》《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等高端权威智库媒体发表研究成果30项,受邀出席自治区科协举办的碳捕集与封存论坛,智库品牌形象和价值日益彰显。

五是红色队伍促发展,提升智库人才培养力。邀请外部专家培训100余次,开展院内业务骨干培训30余次,常态化开展研究与业务能力提升研讨会70余次,赴国网经研院、能源院挂职锻炼20余人次,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研究人才队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